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学院组织少数民族师生开展主题活动
来源:人事处 发布日期:2023/05/26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525日,学院组织少数民族师生赴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崭新篇章主题活动。

中国大运河作为一条人工开凿、全长2700公里地跨8个省、直辖市的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的使用、开凿、治理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唐代,回、土家、蒙古各民族商人、百姓,通过运河上来往商贸,交流合作,创造了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盛世大唐。元代,政府在隋唐运河基础上,结合自身南方粮食和物资北运问题需求,自北而南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全线贯通,创造了人类水利工程史的奇迹。清代,为实现“大一统”,政府派遣蒙、满、汉各族官员,集全国智慧、财力、人力、物力,围绕解决水源、保护河堤、疏浚河道、治黄保运等问题进行治理,确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稳定发展。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南北相连的通道,更成为文化融合和传播的水系文脉,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延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2014年,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走进博物馆,1万多件展品,包括55吨的唐代船型室墓、27吨南宋砖瓦窑、长7.5米的镇水铁剑,道出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展现出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更展现出古人不竭的智慧。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震撼的历史文物、惊艳的沉浸场景、现代科技与古老文物的结合,这是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让每名师生与运河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为每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让大家在沉浸式的参观学习中,感受到悠远的中华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力量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创造和守护好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精神家园。

学院政治部人事处、博物馆和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